统战部
 本站首页 | 机构设置 | 校园统战 | 民主党派 | 民族宗教 | 统战人物 | 海外联谊 | 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 本站首页>>统战人物>>正文
 
一个上海大学生的玛曲情结——王万青
2011-05-10 00:00  

现年66岁的王万青是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玛曲县人民医院的一名退休大夫。1968年,24岁的他从上海第一医学院毕业后,来到条件极为艰苦的玛曲县。42年来,他扎根玛曲高原,进牧村、入帐圈,全心全意为当地藏族群众看病送药,得到了广大藏族群众的尊敬和爱戴。王万青先后获得多项荣誉:1984年被甘肃省委、省政府授予全省民族团结先进个人荣誉称号;1986年被甘肃省地方病防治领导小组授予省地方病防治先进工作者1988年被国务院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荣誉称号。

王万青是全能大夫,牧民有什么病,他都看。(曹义成摄)

  玛曲县是一个纯牧业县,地处甘、青、川三省交界处,全县藏族人口占总人口数的88%。在王万青曾经工作过20年的玛曲县阿万仓乡,不管在草原还是街头,只要藏族群众见到他,都会非常热情地拉住他的手,问寒问暖,亲切地和他交谈,就像久别重逢后的老朋友见了面一样。曼巴(藏语:医生)是好人,是这个!”79岁的牧民才日西边说边对王万青竖起大拇指。年轻的藏族牧民桑奥碰见王万青,紧紧拉住他的手不愿松开。在阿万仓,大家都认识他,我小的时候得过肺结核,就是王曼巴给治好的。桑奥心怀感激地说。

  王万青草原行医40余年,虽年近古稀,但依然是草原上最受藏族牧民欢迎和尊敬的汉族干部,这靠的是他视藏族为亲人,视玛曲为故乡的感情。他把自己的青春年华无私地奉献给了玛曲高原。支援藏区就要到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去,要到最艰苦的地方去。”42年前,王万青从上海第一医学院毕业时,就立下了这样的誓言。当时毕业时我们班共有50名同学,去西部的并不多。如今有10多个同学在国外工作,其他的都生活在国内大城市,只有我一个人还在草原上。王万青感慨万千地说。

  上世纪60年代的玛曲草原,海拔高,路难行,荒凉落后,信息不畅,偶尔还有土匪出没,乡政府的干部都要配枪出行。王万青1968年毕业时,坚决要求去甘南州。他到达甘南州首府合作时,恰逢冬天,3000多米的海拔落差和严重的高原反应,使长期生活在南国水乡的王万青极其不适应,患上感冒后,一病就是20多天。但得知玛曲县是甘南州最艰苦的地方时,他又提出了新要求:我要到玛曲去!

王万青常常步行或骑马十多公里,为病人看病。(曹义成 摄)

  哪个公社苦,群众缺医少药,我就到哪个公社去!到了玛曲县城,王万青又提出了新要求。就这样,当时离玛曲县城70余公里的阿万仓乡卫生院,成为王万青最终的目的地,在那里他一干就是20年。他把根深深地扎进了草原,再也没有离开过。当时的阿万仓乡卫生院,只有借来的两间小破屋,血压计是唯一的医疗器械,药品都靠牦牛从玛曲县驮回。这里艰苦的工作条件,对于生长在上海的王万青来说,几乎不能称之为一个医疗机构。但是王万青从未退缩过。

  王万青在草原上的第一次出诊,就是去抢救一名烧伤的老人和一名患急性扁桃腺炎的妇女。第一次骑马远行,走到半道,马突然受惊,王万青从马上掉了下来,胳膊脱臼,疼的他躺在草地上直打滚。随行的牧民想把他放到马背上驮回去,王万青倔强地挥挥手臂,指导两个牧民给他的伤臂进行复位,然后强忍伤痛继续前行来到两个病人家里,给他们做检查、开药方。此后的几十年里,不论刮风下雨,不管有何风险,王万青绝对不让病人焦急地等待。只要能为群众解除病痛,他就要尽一切办法去尝试。

  王万青认识到,为了减轻牧民群众的痛苦,光看病送药还不够,还要让他们少得病,让他们健康地生活。在阿万仓乡工作期间,王万青一个人骑马完成了全乡人畜共患的布氏杆菌病的普查摸底。他和妻子一起,起早贪黑,逐一给当地的牧民孩子实施计划免疫。因为重视防疫,上世纪80年代中期,在阿万仓乡,很多传染病已经得到控制。与此同时,在为当地牧民看病送药的过程中,王万青和他的同事建立了门诊制度,先后为3000名牧民建立了门诊档案,这一措施在之后的很长时间里,依然是玛曲县唯一的。

  王万青虽然在乡镇卫生院工作,但他一直注意提高自己的医疗服务水平。在医疗条件极其简陋的玛曲,他实施过甘南州第一例开颅手术,他是甘南州医疗卫生行业第一个正高职称获得者。1984年,一个名叫南美的10岁牧民孩子,被牛角顶穿了肚子,外露肠管都已变色。事发一天后,他的家人把奄奄一息的南美送到了乡卫生院。血压测不到,转院会死在路上,必须马上做手术。但当时的阿万仓乡卫生院条件十分简陋,根本不具备做手术的条件。作为医生,王万青心里想的是挽救生命。在征得家长和乡领导的同意后,王万青把两个办公桌并在一起,当作了手术台。一个电灯泡加上把手电筒,充当了无影灯。实施麻醉后,王万青为南美切除了坏死的肠管,缝合了伤口。10余天后,南美开始进食活动。牧民们欣喜若狂,奔走相告。

2005年,王万青退休后去阿万仓草原巡诊

  在阿万仓工作了三四年的时候,当赤脚医生的藏族姑娘凯嫪就喜欢上了年轻的大夫王万青。凯嫪的父母和阿万仓的牧民不但不反对这一汉藏姻缘,而且按照当地习俗给他们举办了隆重的婚礼。如今,老两口在家中一个讲上海话,一个讲玛曲藏语,多少年来相敬如宾、风雨同舟的生活经历,使他们在举手投足间达到了很好的默契和沟通。他们的四个子女全部留在了玛曲,二女儿王齐梅至今还生活在牧区。

  王万青不但把自己变成了藏族人民的女婿,而且和每一位他救治过的病人结成了亲密无间的兄弟姐妹关系。如今退休在家的王万青,还经常在家里给上门的藏族群众治病送药。即便是去在阿万仓乡牧区生活的女儿家中,也带着药箱,抽空到牧区帐圈中走走,顺便为牧民把脉治病。他的这种忠于医疗卫生事业,扎根玛曲高原,情系牧民群众的无私奉献精神,在玛曲草原,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直到今天仍被传为佳话。

上一条:九三学社社员曾强年逾七旬倾心育人
下一条:马儒沛:将“四海同春”做成“海外春晚”
关闭窗口
 
· 抹不去的记忆——写在袁隆平... 2022/05/20
· 【征文•周恩来与统一战线】... 2018/01/08
· 我校开展党外代表人士 “两学... 2016/06/27
· 我国宪法对维护祖国统一和民... 2016/04/12
· 胡彬彬:古村落研究的拓荒者 2012/09/05
· “千人计划”中科院3年引进25... 2012/06/26
· 温家宝同参事馆员座谈 2012/06/20
· 陈丽华入选《时代》周刊“全... 2012/06/14
· 他紧跟共产党走了60年 2012/05/30
· 记中科院新当选院士、九三学... 2012/03/27
· 新闻人物:崔世安 2012/03/20
-更多-

主办单位:湖南理工学院党委统战部
地址:湖南省岳阳市岳阳楼区学院路  邮编:414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