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大化学系教授杨丹在有机化学的研究成就突出,获颁发
“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
”。图片来源:香港文汇报
中新网1月12日电 据香港文汇报报道,常言道“磨剑十年出利刃”,但埋首科研逾20载、现职香港大学化学系讲座教授的女科学家杨丹,单是钻研有“断肠草”之称的中药雷公藤,便花上了17年。去年,她终于成功透过化学合成方法,把雷公藤中的毒性与活性分开,为研发抗癌药物开拓一条新路。这项研究也助她赢得第7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成为全国10名得主之一,并成为香港首位获此殊荣的女科学家。
第7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11日于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举行颁奖礼,今年共有10名全国顶尖女科学家获奖,当中包括来自港大的杨丹。港大校长徐立之表示,对杨丹获奖感到十分欣慰,认为她实至名归。
杨丹表示,自1993年由美国来港加入香港大学后,便一直从事雷公藤的活性分子研究。由于不少临床研究均指出,雷公藤具出色的抗炎、抗肿瘤及免疫抑制功效,但其本身毒性甚强,以致久久未能被采用到抗癌药当中。杨丹说:“但我认为,只要把它的毒性和活性分开,一定可以开发出一系列的药,广泛用于治疗。”
因着这个信念,她一直致力透过化学合成,希望制造类似雷公藤活性分子的化合物。她说:“雷公藤中的活性分子含量极少,即使抽取世界上所有雷公藤,也不到5公斤。但通过化学合成,便可大量制造活性分子了。”
雷公藤的治疗功效有如一个宝藏,但内地从事相关研究30多年,一直没有突破。美国及欧洲的药厂也认为,要把其毒性分离于活性分子没有希望。杨丹表示,从事此项研究10多年来,也失败多次,当中10年没有就此发表论文,陷于瓶颈位,苦无出路。不过,她没想过放弃,认为“只是大家没找对思路”。
杨丹奋斗17年,研究团队于去年终研究出具有单一活性的结构单元,可助研发出一些低毒性、高效能的抗癌新药物。杨丹表示,相比现有的抗癌药,新药对病人的副作用将大大减少。她又称,关于雷公藤研究的论文,将于今年发表,现正申请全球专利,预计需要约10年,可成功制药。
杨丹于北京获颁“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后表示,一直坚持研究的原因是“兴趣”。她说:“我把大部分精力都放在药物开发上,未来的目标是研发出一系列抗癌药物。”她还鼓励有志投身科研的学子,寻找自己的研究方向,然后把兴趣做到最好。她说:“做科研第一要有兴趣;第二要专注;第三要坚持,永不放弃。”她对获奖感到很开心,因为工作获得社会认同。她又认为,今次香港女科研人员获奖只是开始,“未来会有更多香港女科学家走上这个领奖台。”